“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有效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與此同時,“雙減”給中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校工作時間延長、工作職責增加等現象引發社會關注。
今年兩會期間,“教師減負”成為代表委員口中的高頻詞,大家紛紛為教師減負建言獻策。
理性看待 厘清負擔源頭
剪紙、合唱、乒乓球……這學期,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健康城分校開設了豐富的課后服務社團,學生參與率在90%以上。
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課后服務?全國人大代表、銀川市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馬恒燕與教師座談后發現,教師們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工作時間延長,學校和教師要把不少精力投入到統計課后服務選課人數和核算課后服務經費中,工作量增加了不少。
兩會期間,中國教育報微信公眾號面向教師群體開展的調查顯示,78%的教師表示自己的工作時長顯著增加,只有8%的教師表示自己的工作時長基本不變。
“‘雙減’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但他們的積極努力和體現出的責任感、使命感都特別讓人敬佩?!比珖f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集團總校長,革新里小學校長王歡表示,原先教師更多關注學生課堂教學,現在則擴展到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家庭等方方面面,要對學生成長進行一體化設計。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在調研中發現,教師額外承擔了很多非教學工作任務,比如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導致教師很難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教學和學生工作上。
“教師承擔過多非教學任務,導致每日身心疲憊。這樣一來,一方面會讓教師產生厭煩情緒,另一方面很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比珖f委員、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倪閩景說。
對癥下藥 將減負落到實處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清理規范影響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各項工作。兩年多來,各地也嚴格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出臺了教師減負措施及清單,建立了統籌規范的相關制度。
如何對癥施策,讓教師不被教書育人之外的事務困擾?采訪中,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減負的根本目的是提質增效,要改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方式方法,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指出,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教育管理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元化和信息化,促使各級各類教育都回歸教育主業、遵循發展規律。
許玲則提出,由教育部門牽頭,梳理清查各項督查、檢查、評比等項目,精簡會議、文件,取消重復上報數據和多頭填寫表格,避免攤派過多教學以外的工作任務,讓教師能真正回歸“教書育人”的本職。
制度建設也必不可少。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韓平主張建立進校園審批制度,從嚴控制進校園的社會事務,杜絕向教師強制攤派與教學管理無關事務。規范涉教師督查、檢查、評比、考核,嚴禁擅自借用中小學教師行為,避免安排教師參加無關培訓和會議。韓平介紹,浙江省經審核認定進校園的項目,僅限于安全教育、誠信教育等五大類。
綜合施策 保障教師權益待遇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必須保障教師職業生活的幸福和尊嚴。
“調研中大家普遍反映,增加的工作量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回報機制,沒有回報機制,可能會出現一批優秀教師流失?!比珖f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戴立益說。
如何建立教師工作回報機制?韓平建議,在核定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時,考慮課后服務取酬情況,把用于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并設立相應項目,但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也不納入教師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計算比較口徑。同時,給予參加課后托管服務的教師正向激勵,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的重要參考。
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充實教師隊伍,也有助于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對此,許玲建議,盡快落實“統籌核定編制、配足配齊教師”,分階段、分步驟解決教師編制問題,緩解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同時,分層、分類、分崗開展教研培訓,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認為,國家應重新修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充分考慮城市化發展、在校生規模變化、教育事業發展,以及中小學課程改革、高考改革、課后服務等諸多因素,調整中小學教師編制標準,提高中小學教師配置比例,適當增加教師編制總量。在編制管理體制上,建立“省級統籌、市域調控、縣級使用”的中小學教師編制管理體制。
除了在待遇、編制上做“加法”,還需要在本職工作上做“減法”,減少工作量,為教師“松綁”。
對此,戴立益建議,應該廣泛引入社會資源參與課后服務,減輕教師負擔??梢耘c社會資源合作,包括高校、培訓機構、圖書館、少年宮、美術館等,也可以和培訓企業合作,形成以學校為主、各方力量協同的新格局。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周洪宇建議,試行新的考勤制度。一方面,要統籌安排教師課表,可以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試行“彈性上下班制”;另一方面,學??商剿鹘ⅰ把訒r服務積分制度”,對參與延時服務的教師積分,以月或雙月為單位,實行等同時間“調休”。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10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19 www.strawberryhillmusicd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